-
24 june
学党史 办实事 | 国际学院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
24 june
信电学院、国际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联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庆祝建党100周年讲话”精神联学、导学活动
-
24 june
学院入学英语测试顺利举行
7月3日,学院计划外单招生入学英语测试顺利举行。 测试分为笔试(包含听力、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试两大部分,百余名考生参加此次测试。 院长李道亮、分党委书陈明海、副院长许廷武、副院长王晓燕巡视了考试现场,并前往家长休息区就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培养模式、毕业生去向等多个方面与家长们广泛交流。 学院将于近日公布此次测试的成绩,同时录取工作开始。随后学院还会继续举行单招生的入学英语测试,报名通道也将正常开启,考生报名将持续到8月20日结束(专业名额招满即停止报名)。 我们在国院期待你的到来!
1103 -
24 june
国际学院组织师生观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际学院组织师生观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上午8时,庆祝大会正式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国际分党委书记陈明海、院长李道亮,学院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党员共同观看了本次大会直播。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 观看大会直播后,学院组织党员们进行座谈交流,分享心得。陈明海书记表示:“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也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同志的号令,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堂最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学习好,全院师生支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投身的立德树人的各项育人工作中。”李道亮院长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谈到有两点感触,一个是以史为鉴,另一个是开创未来。我们党100年的历史,就是100年的奋斗史,在这100年的奋斗史中,我们创造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亮剑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无比宝贵的财富,井冈山精神主要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延安精神主要是艰苦奋斗,任何事情都可通过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抗美援朝精神就是敢于亮剑,在强敌和困难面前不畏缩,我们的事业就勇往直前。另一方面就是开创未来,新格局需要用新理念来创造我们的未来,那么我们如何用前面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和工作实际。作为一名教授,我及团队应该把科技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作为初心和使命,用我们的技术实现机器对人的替换用,推动农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真正的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作为国际学院的院长,我们现在也处于一个新阶段,国际学院如何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发挥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和作用,我们的各项工作在出发点上都必须人民至上。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教师和同学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样所有的工作都会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支持,国际学院的事业也就战无不胜。国际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17级党员王果然谈到:“作为党员青年,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赓续红色基因,增强自身本领,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国际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18级预备党员张雨蓉也表示“这一百年里,我们致力于精准扶贫,解决了绝对贫穷的问题,下一个一百年,我们向着实现社会主义强国迈进。中国共产党始终本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和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这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伟大精神一定会引领祖国永保繁荣昌盛。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紧跟党的脚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建设、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232 -
24 june
国际学院举行2021届中美UCD项目本科生毕业典礼暨赴美交流学生结业典礼
鲜花怒放桃李芬芳,青春飞扬不改离殇。6月17日上午,我院2021届中美UCD项目本科生毕业典礼暨赴美交流学生结业典礼在食品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唐莹、国际学院党委书陈明海、院长李道亮、副院长王晓燕等中方领导,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大学驻地学术主管Christopher Bodden,中外籍教师参加了这次盛大典礼同毕业生、交流学生们一起见证成长与收获,并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与辉煌!典礼由我院副院长许廷武主持。 毕业生在所有师生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缓缓入场。 毕业典礼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杜太生首先代表学校致辞。他代表姜沛民书记和孙其信校长,为毕业生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并欢迎部分2020届毕业生回家,补上这一人生最重要的典礼和最美的毕业照。他说:“2020年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寻常,不平凡也不容易。同学们经历了比往届学生更艰巨的考验,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刻苦拼搏的精神交出了精彩的毕业答卷。大家即将走出校门,面对人生的漫漫征途,希望同学们要牢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牢记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他还勉励即将赴美交流学习的同学,充分发挥交流学生身份的优势,带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长Michelle Marks女士、副校长兼副教务长Alana Jones女士、文理学院院长Pamela Jansma女士分别送上了云祝福。她们在祝福视频中说:“非常珍惜与国际学院多年以来的互信合作,并为能给同学们提供教育机会、助力大家的成长而感到荣幸。我们与合作伙伴中国农业大学一起庆祝你们的成就。同学们,在这个极具挑战性和历史性的时期,坚持不懈并且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我们为项目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们感到自豪。祝福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一切顺利。” 随后各位领导走到台上,向赴美交流学生颁发贺信。杜太生、Christopher Bodden代表中美两校为顺利毕业的学生分别颁发了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学位证书。李道亮为每一位毕业生执流苏礼,唐莹、陈明海和美方大学代表Patrick Dodge、James McNeil、Chris Doxtator同台祝贺毕业生学有所成,展翅高飞。 2021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易若曈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回忆了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从对选择学校的迷茫到发现爱上国际学院、爱上传播学这个专业,一路走来都是惊喜和收获。她非常感谢国院给予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感恩他们能够参与到这个集体,让这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学院授予外籍教师Leslie Bai和中方教师吕洪凤“年度优秀教师”称号,表彰她们在过去一年中为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做出的卓越贡献,院长李道亮为优秀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Leslie Bai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鼓励同学们在经历中学习,即使可能会遇到失败,品尝各种痛苦,当不断回想这些过去的经历,无论是苦是甜,因为回顾过去,大家已经学到更多。她希望同学们能一直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祝愿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1544 -
24 june
国际学院举行2021届中美OSU项目本科生毕业典礼暨赴美交流学生结业典礼
骊歌轻响,更向远方。6月18日下午,我院2021届中美OSU项目本科生毕业典礼暨赴美交流学生结业典礼隆重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唐莹、国际学院党委书陈明海、院长李道亮、副院长许廷武等中方领导,中外籍教师参加了这次盛大典礼,共同祝贺学生们取得的成绩,为他们即将开始的新的人生旅程送上祝福和鼓励。典礼由我院副院长王晓燕主持。 毕业生在所有师生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缓缓入场。毕业典礼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杜太生首先代表学校、代表姜沛民书记和孙其信校长向完成学业的毕业生和即将赴美交流学习的学生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并欢迎部分2020届毕业生回家,补上这一人生最重要的典礼和最美的毕业照。他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同学们都经历了不寻常的求学经历,也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家国情怀的教育。大家没有被病毒击倒,被困难吓倒,逆风而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借此机会我也要表达我们对合作伙伴,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感谢,感谢你们对交流学生的细心照顾,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安全和温暖。我们非常珍惜两校之间建立起的友好合作关系。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对于中国农业大学来说,你们永远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部分。衷心地祝愿你们一路平安,前程似锦!”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校长Burns Hargis先生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副校长Thomas Coon先生和农经系系主任Cheryl DeVuyst女士也送上了他们的云祝福。他们在致辞中对共克时艰、圆满完成学业的2021届全体毕业生表示祝贺,为同学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感谢两校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农大学校领导和国际学院的支持让双方的合作变得如此紧密,感谢教师们对学生们的培养,让他们有能力去应对在国外学业上和不同文化的挑战,感谢学生家长在学生们的成长和受教育阶段给予他们的支持,以及家长们对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信任,把孩子交付给他们完成两年的学业。农业科学和自然戏院学院特别重视学生的成功,重视通过实践学习,重视信息与科研在实践中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这些都为同学们日后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期待着在Stillwater欢迎同学们的到来。 随后各位领导走到台上,向赴美交流学生颁发贺信。杜太生、唐莹代表中美两校为顺利毕业的学生分别颁发了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学位证书。李道亮为每一位毕业生执流苏礼,项目教师Bruce McFarling博士同台祝贺。 2021届毕业生王紫乔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回忆了自己在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各两年的学习经历,特别感谢在疫情期间来自中美两方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支持、鼓励和陪伴。他提醒大家要承担起肩上的任务和责任,在全球农业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院授予外籍教师Neil Canaday“年度优秀教师”称号,表彰他在过去一年中为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做出的卓越贡献,院长李道亮为优秀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合影。Neil Canaday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在致辞中表示,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为毕业生和即将赴美的同学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真挚的祝福。他鼓励同学们在过去四年所学的基础上再创辉煌,祝福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1120 -
24 june
国际学院2021年结业赴英典礼隆重举行
南山风起,栀子花开。6月18日上午,我院2021年结业赴英典礼在国际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47名出国留学项目学生在成功完成国内阶段学习后,即将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赫瑞瓦特大学以及德蒙福特大学继续学习。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唐莹、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陈明海、院长李道亮、副院长许廷武等中方领导、中外籍教师和全体结业学生出席了典礼,典礼由国际学院副院长王晓燕主持。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全体学生齐声高唱国歌,声音洪亮,展现了国际学院学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李道亮院长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向顺利完成国内学业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祝贺。他赞扬了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和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为同学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同学们即将离开校园,开始人生的新篇章。他希望大家牢记校训,以“团结、朴实、求实、创新”的精神走向未来。最后他祝福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一路平安,并期待大家在未来的岁月里,在各行各业,在世界各地取得新的成就。 普利茅斯大学商学院院长Steve Butts博士、赫瑞-瓦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Robert Maclntosh、德蒙福特大学国际商务与法律学院副院长Ian Thomas也分别向赴英学生送来云祝福。Steve Butte表示普利茅斯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已长达20年,两校的交流合作在未来也将继续良好发展。他代表普利茅斯大学对赴英学生在国际学院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普利茅斯市和普利茅斯大学,欢迎同学们赴英学习。Robert Maclntosh在致辞中表示赫瑞-瓦特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学将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将尽全力为同学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Ian Thomas表示,德蒙福特大学有着优良的国际化教育传统。他相信国际学院的学生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在所就读英国大学老师们的帮助下,尽快适应国外环境,作独立、能批判思考和有决断力的人。随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德蒙福特大学,向赴英学生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与会领导为47位交流学生颁发了祝贺信,祝贺他们顺利结业,即将赴英国留学。国际金融专业的黄浩洋同学代表全体赴英学生发言。他表示,自己非常珍惜在国院的学习时光及同学们之间建立的亲密友谊。感谢母校和老师的辛勤培养,并祝福同学们前程似锦! 典礼上还宣布了2020-2021年度“国际学院优秀教师”获奖者为James Eyre老师。院党委书记陈明海为获奖教师颁奖,表彰他为国际学院做出的贡献,并与获奖老师及学生合影留念。James Eyre代表全体教师发言,他对同学们取得的成绩表示骄傲,面对海外学习生活,他相信国院学生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国文化的同时,还要了解国际文化和组织的相关信息,在新的环境中勇往直前,努力奋斗。
1039 -
24 june
优秀毕业生专访 | 郝兴晨:努力的人不会辜负自己
姓名:郝兴晨家乡:北京项目:UCD专业:主修经济学,辅修数学毕业去向:哈佛大学 生物统计专业 获奖经历:国际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一等奖学金,院长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活动三等奖学金等。 正向促进 收获满满关于大学四年的学习,在郝兴晨看来特别重要的两点就是合理的设定目标,并且为之持续的努力。他强调,关于学习目标的制定,其实也是在每一个阶段不断摸索中制定和调整的。比如,刚刚升入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面对全新的经济专业课和不同的课程要求以及作业带来的挑战,他的短期目标就是做好时间安排,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同时保证GPA。他也在后来的尝试中,不断坚定了这个短期目标的可行性,获得了完成目标所带来的正向反馈。再比如,升入大学三年级后,面对较为适应的学习节奏,郝兴晨将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进行了调整。在原来维持GPA的基础上,加入了课外实习的短期目标,以及确定研究生梦想的长期目标。同样是在明确了目标的可行性后,他不断地调整学习方法和状态去实现定下的目标。郝兴晨说,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努力,并且是持续的努力。持续的努力需要强大的心理和极强的耐力,也是最能磨练我们优秀品质的部分。 在大学期间,郝兴晨特别兴奋和开心的经历就是担任戏剧团团长的那一年。他在和他们团队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创作剧本,一起熬夜彩排,一起制作道具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和喜欢的人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是如此的快乐。他清楚地记得在迎新晚会上,他们给大家带来了原创爱情短剧《多远都要在一起》;在万圣节活动上,他们在贝报设计了万圣节奇妙夜的真人鬼屋体验;在最后的新年晚会上,他们给大家带来了年末温馨的《深夜食堂》。这一切的经历和体验都历历在目,团员们的笑脸和观众们的呼声永远是他最美好的回忆。当问到如何平衡学业和社团活动这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时,郝兴晨很愉快的笑了。他说:“当你在做一件真心热爱的事以及真心想实现的目标时,总会有用不完的干劲和动力的。大家与其去担心学业,不用完全的释放自己,将自己彻底投入在喜欢和学业的目标上。相信大家一定也会有更多样和丰富的体验。” 当回忆起上课的时光,郝兴晨说起他COMM课上的教授Moana,她对郝兴晨的影响十分深远。她身体力行的向学生们展示出一个学者对自我的极高要求,这些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不论是paper, reading还是presentation, 她都会认真阅读和反馈,提出下一阶段的修改意见。同时,她也会经常鼓励和激励学生。郝兴晨还记得他曾经的final paper就是在她不断的鼓励下决定继续修改和完善,最后成功发表。这样的例子和优秀的教授还有很多,比如Kyle课上的激情教学,要求学生们不断的进行讨论和碰撞;再比如Laura对于模型的深入分析和讲解,课后和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郝兴晨从这些优秀的老师们身上学会了如何批判思考,如何深入研究,以及如何展示成果。总的来说,在ICB的四年,是郝兴晨快乐成长并且收获满满的四年。 找准目标 看淡结果郝兴晨说,他是在大三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统计和数据方向更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他更喜欢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所以他开始在实习招聘平台上搜索咨询和数据方向的职位。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后,他明确了需要补充R和python相关的知识,开始在学院内选择相关的课程,或者报名网课学习。郝兴晨强调,对于找实习的经验来说,他更建议大家不要过度对big name着迷,大厂牌的名字固然很受欢迎,但是有否匹配和硬核其实更为重要。郝兴晨的第一份实习是一家印度的初创医疗公司,他选择它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因为国际化背景,和自己直接对接的是公司CEO;第二是因为相较于大公司,他能在这里负责更多的内容,获得更大的成长。在这段半年的实习中,郝兴晨负责公司最新医疗产品中国区准入战略的制定,并在新冠疫情期间参与到公司新冠相关研究中。郝兴晨的第二段实习是在投行中与参与到与healthcare相关的项目,重点研究了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规模和发展。最后为了补充数据分析的技能,他也参与到一段数据相关的实习。总之,对于郝兴晨的实习经历而言,他看重的不是big name,更多的是岗位内容的匹配度和硬核程度。 在准备申请的时候,选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郝兴晨的选校名单也是兼顾了经济和生物统计方向的学校。在这里郝兴晨特别感谢了他的中介,他说,是他帮自己坚定和完善了生物统计方面的申请,推荐他尝试投递Harvard。最后,因为郝兴晨的背景和文书可能更加匹配生统方面的要求,斩获了生统专业很多不错的offer。拿到哈佛offer的时候,郝兴晨说自己非常意外,感到惊喜甚至是惊吓。冷静下来之后,郝兴晨也更加觉得申请确实是综合实习和运气的综合考量。郝兴晨谦虚的表示,自己身边还有非常多优秀的同伴,他们的综合能力都很强,都是要学习的榜样。总之,郝兴晨建议大家做足所有的准备,提早刷托福和GRE,完善自己的实习背景。剩下的就交给运气,既要珍惜机会,勇敢尝试,也要看淡结果,因为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可以继续优秀的。 提早规划 共同进步在ICB的四年,郝兴晨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遇到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们。他们思想开放,喜欢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郝兴晨觉得他们不仅是讲师,更像是教练,教会学生的是技能,是优秀的学习品质。 郝兴晨想要分享给学弟学妹的是:把握好每一个学习机会,充分利用每门课程的学习资源。与优秀的人结伴而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很多优秀的品质其实都来自于你的同伴。最后,在申请的路上,只有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多有经验和优秀的学长学姐的帮助。多向他们寻求经验,提早规划,打磨文书和申请材料,也是实现梦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努力的人都不会辜负自己。”只要我们奋斗了,尽力了,一路收获的都不会有遗憾。愿每个人都能认清自己所求,找到自己所爱,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创造出自己的未来。文字记者:刘卓尔责任编辑:邱弋翀
1181 -
24 june
教工党支部赴鲁迅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工党支部组织学院教师在绵绵细雨中赴北京鲁迅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老师们在支部书记栾志强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鲁迅故居和相关展览,深入学习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学习了鲁迅不屈的斗争精神,牢记了这段走过的不忘历史;致敬英雄,也将更激励大家坚定地前行,达到了支部引导教师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的活动目的。同志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弘扬“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鲁迅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1924年5月25日,鲁迅先生和朱安夫人搬到这里居住,不久鲁迅的母亲也搬到这里居住。当时的阜成门一带是北京比较穷苦的住宅区,居住的大多是靠体力为生的平民百姓,市政设施很差,既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胡同的道路是土路、煤渣铺成的,风天黄沙飞舞,雨天道路泥泞。西三条胡同宽三米,长约400米,鲁迅居住的21号院位于胡同的中间地带。鲁迅故居面积约400平方米,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院内的格局布置,室内的陈设展示,都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居住时的模样,院中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丁香花,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主编和指导青年人编辑了《语丝》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国民新报副刊》等刊物。指导成立了“未名社”、“莽原社”等青年文学团体。编辑《未名丛刊》、《乌合丛书》,还为不少青年作者编选辑、写序言、校改文稿和译稿。完成了《嵇康集》的校勘;翻译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写下了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以及《坟》、《朝花夕拾》中的大部分作品200多篇。 鲁迅精神是指鲁迅所具有的高尚精神,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微,看得远”;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
1177 -
24 june
国际学院与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理论中心组联合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读书活动
6月8日下午,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国际学院与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在中以楼一楼党员之家联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读书学习活动。读书班特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铁铮教授进行专题导读,学习活动由两院党委书记陈明海和沈立峰联合主持。李铁铮首先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在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把学懂弄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力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脉络过程中,李铁铮指出,本书以问答题的形式,全面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问答》一书从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初心砥柱天地间、“四个全面”擎宏图、“五位一体”谱华章、千秋伟业强基石、万山磅礴有主峰等七部分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题主线、主要观点和核心要义。李铁铮对两院领导班子提出对学习本书的建议:希望在研读学习《问答》的过程中要注意点面结合、学用结合、虚实结合并做到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同时希望学院党委在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过程中,做到将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在学习内容上抓住重点、在学习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学习方法上灵活多样、在学习效果上促进转化。导读结束后,两院分别组织了交流学习会,交流学习新的体会。陈明海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在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学院广大师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问答》一书通俗易懂,以“小切口”展现“大道理”,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生动展现了时代气息和理论之美。国际学院师生党员要积极利用这本读物,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李道亮院长谈到,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展各项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治保障;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提供了开展各项实际工作的提供了基本准则,以人民为中心是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提供了开展各项实际工作的指明了努力方向。 副院长许廷武、王晓燕分别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认为《问答》一书生动阐述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博大精深,专家的导读进一步提升了大家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习领会《问答》一书的内容思想要与学院的专业学科发展结合起来。
1481 -
24 june
国际学院2020级辅导员述职大会顺利召开
6月11日中午,国际学院2020级辅导员述职大会于贝德福德报告厅顺利召开,学院党委书记陈明海,辅导员老师李昌辉以及2020级25名辅导员出席此次会议。本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年的辅导员工作进行总结,也是对未来辅导员工作的展望。 首先由李昌辉老师进行开幕发言,李老师对过去一年各位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且对学院领导的关心鼓励和辅导员们的辛勤付出予以感激。 随后,陈明海书记进行了讲话。陈书记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提出了表扬,并且对给位辅导员同学为学院做出的贡献予以肯定。陈书记同时还肯定了我院这一特色的辅导员制度的成效,认为国院特有的由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辅导员制度值得延续并且可以再创辉煌。 随后,各班辅导员对自己任期期间的工作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大家既展示成果、分享喜悦,又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每位辅导员都对这一年的工作有深刻的感触与不同的感悟。大家互相倾听彼此的经验和感悟,相互学习优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陈明海书记也认真聆听了大家的报告。 会议的最后,李昌辉老师为每位辅导员颁发了辅导员考核合格证书,同时为任期内表现优异的辅导员颁发了“优秀辅导员证书”,并作最终总结:为期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即将迎来尾声,但生活的车轮依旧向前,希望大家经过此次大会的交流,能够好好反思与总结,为之后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765 -
24 june
李道亮院长会见卢旺达共和国驻华大使
6月10日,院长李道亮教授带队赴卢旺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先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开展智慧农业技术、专家培训以及学生交流等多方面合作进行了讨论。 詹姆斯·基莫尼奥先生对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表示,自建交以来,卢旺达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2018年卢旺达与中国就“一带一路”建设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政治、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希望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卢旺达相关农业机构能够与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教育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展开合作,为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做出贡献。 李道亮院长向大使简要介绍了国际学院的办学情况。他提到,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知名的农业高等教育学府,在农业信息化、食品安全、农村发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国际教育的窗口,国际学院与美、英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举办了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通过中、美、英三国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质量评估。建院27年以来,累计培养优秀毕业生7000余名。他表示,欢迎卢旺达的学生来国际学院就读本科学位课程或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加强跨文化交流和了解。同时,作为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院长还向大使介绍了数字渔业前沿技术,重点讲解了“工厂化鱼菜共生”以及“无人农场”等核心技术以及技术应用情况。与会的果壳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也就其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业务进行了介绍,希望和卢旺达以及大学展开三方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渔业的发展。会谈中,大使表示,目前卢旺达的水产养殖技术相对落后,每年需向中国进口大量鱼类。李教授团队的数字渔业技术对卢旺达的水产养殖行业具有巨大意义。此后,双方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以及开展科研技术合作项目等方面交换了意见。接下来,双方计划拟定和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交流。卢旺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沙米尔先生,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王亮老师,国际学院晏芳老师等参加了此次会谈。
879 -
24 june
国际学院教工党支部举办“双融合、双促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主题党日活动
-
24 june
特约组织员孟繁锡为国际学院学生党员讲授党史
-
24 june
特约组织员孟繁锡为国际学院学生党员讲授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