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june
有趣的现象,生动的展示——记UCD项目新生物理课程实践
物理课程真的枯燥无味吗?用英语学习物理课可还行?生活中的小现象都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吗?物理小实验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功了该怎么用英语讲解好它的原理呢?UCD项目PHYS1000的物理课程实践环节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物理课程是UCD项目一年级学生的必修通识课程,UCD项目物理课程教学组的吕洪凤教授介绍说:“开设这们课程旨在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同学们已经在中学阶段学习了基础物理知识,但用英语来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还是来国际学院才接触到的。为了使同学们更快适应物理学习的新环境,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弥补部分文科背景学生的物理短板,UCD项目物理课程教学组精心组织了录视频、课程Presentation和海报展多环节的实践教学。同学们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选取生活中的物理小现象,组成小组构造实验,录下实验的视频,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讲解,并用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设计的实验五花八门,从Bernoullis Equationd到5 Cent Motor, 从Holographic Projection到Gravitational Shot,每一组实验都给前来参观和评价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感叹同学们对身边物理现象观察的细致,也非常欣慰同学们能用英语物理语言来解释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老师们的赞许和鼓励也给了同学们极大的信心。让我们看看同学们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感想吧:“自9.24起至12.15截止的时长将近3月的海报展和视频环节最后终于完美地拉下了谢幕的帷布。因为海报和视频的可视化,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我们不再感到物理高深莫测,反倒觉得平易近人起来,而制作的过程中,大家都积极参与、献言建策,在“竞争”的过程却不会闭门造车,有时候不止做自己组的课题,还会去打听打听别的组在干嘛,问上一两句,“诶,你们组的课题这么有趣的吗”,在这好奇和惊喜的过程中,又拉近了和物理的距离,发现了物理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次海报展中,同学们协心同力,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和努力,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有的同学甚至通宵达旦做海报和视频。但当看见自己精心设计的海报,无数个日夜建立又推翻,倒塌又重建,无论修改几次仍觉得有提升空间的设计方案被展示在大家面前,被大家一起讨论、思考,获得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对你创意的欣赏,就有满载的收获感和成就感。而且在挑选物理课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每时每刻都要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努力捕捉生活中的每次灵光一闪。在物理课堂上,物理老师也常常提点我们:“这个也许可以做成demo,挺有思考的价值,可以试着去深入一下这个话题。”不仅在物理课堂上,生活中,每次看见或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事,都会立马想到是否与物理有关,物理怎样促进了生活,这样那样的生活窍门和细节算不算物理现象?它背后的运行原理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想通过蛛丝马迹去发现和寻找课题。在一个个的问题和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不仅发现了物理的趣味性,还更细心地去留意了被我们忽视的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美丽。为了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不论是曾经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积极地翻阅各种资料文献,观看各类物理视频,不知不觉间便提高了物理涵养。任务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灵活多变的自由组合方式,更使我们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激发了潜能,比如这次demo以后,我就学会了ps和pr的使用。在课堂互相展示demo的时候,我深深地被同学的创意和想法震撼了,由衷赞美的同时,我也更加能发现同学的闪光点,他们的“另一面”,也使我更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总的来说,这次富有趣味的海报展和视频制作,不仅调动了我的学习积极性,更让我了解了很多物理知识,做了生活的有心人。在方方面面,作为初入大学的新同学,更好地融入了班集体,适应了大学生活。看似小小的一次物理海报和视频制作、展览,却凝聚了我们诸多的心血和努力,更是大学生活的一个缩影,无形之中培养了更多的独立和合作意识。” EC191周滢雯 “以理论为舟,实践为帆,畅游物理的海洋。EC194班的所有同学,在物理实践活动中用严谨的物理学专业知识,配以简约精确的实验,展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得同学们更加直观的接触到了自然的奥妙,品味科学之美。一根竹筷,六块磁铁,磁悬浮的奥秘悄然展现;两个饮料瓶,一股麻绳,来去之间,耦合共振被再次印证;几组公式,一幅动图,“斗转星移”间,引力弹弓令人喝彩;一辆小车,一组导轨,碰撞之中,牛顿第二定律在百年之后依旧不失其风采。整洁的板书象征着我们的严谨,生动的实验彰显我们的活力,精美的展板凝结了我们永恒的回忆!” EC194 倪知行 视频和展示都凝结着老师和同学们对物理课程教与学的投入和热情,相信随着这场生动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有更多的同学感知到了物理的美。物理世界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神奇色彩、具有无穷魅力。
1630 -
24 june
我院专题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24 june
OSU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1名学生提前毕业
2019年秋季,11名OSU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完成了本科学业,较正常学制提前半年毕业。提前毕业的学生人数占2016级赴OSU交流学生的23%。 12月14日,2019年秋季毕业的学生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参加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当天下午,学生们所在的农经系为毕业生及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家长举办了招待会。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副校长兼农业科学和自然资源学院院长Thomas Coon、副院长Cynda Clary、农经系主任Joe Schatzer、项目协调员Arakssi Arshakian、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中国项目部主任Vivian Wang以及部分任课教师参加了招待会。 接下来, 11名提前毕业的同学将开始下一步的发展,就业、实习、或准备继续深造。
1381 -
24 june
喜讯 | 我院教职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获评学校“十佳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学校党委组织部开展了教职工党支部“十佳主题党日活动”评选工作。此次评选在全校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教职工党支部展开,经过党支部自主申报、二级党组织推荐、学校评审等环节,优中选优,最终评出“十佳”。我院教职工党支部的“弘扬曲周精神、践行教书育人”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教职工党支部把传承“曲周精神”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开展了“弘扬曲周精神、践行教书育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2019年年初,党支部委员会选择“学习曲周精神”主题,申报校党委组织部活动并成功立项。在学院党委大力支持与党支部支委会精心策划下,从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到观看豫剧现代剧《天绿》、话剧《稼穑之歌》,到亲赴曲周实验站听主题报告、参观科技小院,与实验站师生和当地农户座谈走访,再到集中讨论、撰写心得体会,最后落地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历时半年,共计9次不同形式的参观、学习、交流、讨论等,主题党日活动设计精心、内容丰富。 在这半年里,全体党员热心参与,真心融入,不断深入学习曲周创立的“科研平台、育人基地、服务窗口和决策智库为一体的模式”,热烈讨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讨论中外合作办学中党建的新要求和高标准。通过此次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教师们将曲周精神植入日常教育工作,践行校训,为农大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学院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1300 -
24 june
国际学院荣获“一二九”文艺展演比赛二等奖
12月9日晚六点到十点,“一二九”文艺展演比赛在曾宪梓报告厅隆重举行。比赛旨在传承青春活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用合唱的形式抒发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六点十五分,晚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正式开始。晚会分为“浴血奋斗 思源奋进”,“艰苦奋斗 敢为人先”,“团结奋斗 改革创新”,“砥砺奋斗 谱写新篇”四个篇章展开,中国农业大学十八个学院,组成了十六个队伍参加比赛,进行了精彩且激烈的比拼。国际学院合唱团带来的《故乡的云》和《我的祖国》表现突出,演员们用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表演形式唱出了歌中对祖国发展的无限向往和赞美,受到观众们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国际学院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赞赏了此次一二九合唱比赛活动的完整性和学生参与度,并且以专业的角度对大家的表演提出建议,令同学们受益匪浅。评委陶老师更是提出希望大家把农大学子自五四运动以来传承的学生精神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让农大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意志品质代代相传。国际学院凭借优秀的表现获得了二等奖。在此之前,国际学院合唱团领队韩天意、负责人王千祎、林景贤带领合唱团及学生会各部门选派的参赛同学认真排练。这次合唱比赛不仅提高了参赛演员的歌唱水平,加强了大家在合唱方面的专业能力,歌曲中传达的爱国情怀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人。比赛结束后,很多参与其中的同学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梦。再一次祝贺国际学院!恭喜合唱团!文字记者:徐若萌 摄影记者:吴雪莎
1501 -
24 june
我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到北京市排水科普馆实践教学
作为本学期“环境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12月4日下午,我院OSU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任课教师Maxim Titushin博士的带领下来到北京市排水科普馆参观学习。科普馆坐落于北京市最大的再生水厂--高碑店再生水厂内。室内展区总面积1950平方米,室外参观区占地面积680000平方米。实践教学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观看科普电影、参观排水科普展厅、参观污水处理过程。 首先,同学们在报告厅观看了介绍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历史发展、污水处理的技术工艺的纪录片。随后,讲解员带领大家来到科普展厅,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及北京市的水资源概况、水污染概况、污水处理及再生水资源利用等科普知识,以及污水处理的主要环节和工艺流程,传递了人水和谐的理念。最后,讲解员带领同学们来到厂区,了解污水处理流程,水先经过格栅将污水中的大块污物拦截出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设备及管线的正常运行。初步净化的污水从格栅间流入曝气沉砂池,在此一些无机物如砂石之类的颗粒杂质被沉淀下来;再流经初次沉淀池,进一步筛选出一些无机物;再经曝气池,曝气池利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最后流入二次沉淀池,把多余的活性污泥沉淀下来,澄清后的二级出水就可以排入水体还清河道了。 此次实践教学,同学们表示非常有意义,感受到上课学过的理论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有了现实温度。水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给同学们留下了真实的冲击,意识到保护水资源是大家今后要不遗余力进行的一项工程。并且通过对污水处理过程的了解,切身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用水来之不易,督促我们践行公民责任,节约水资源、减少污物排放、保护水环境。
1383 -
24 june
春华秋实 情满“果院”---学院首届中英项目校友返校联谊
11月30日,一个空气清冽、阳光正好的雪后日子,学院首届中英项目997班校友返回阔别二十载的母校参加联谊活动。在学院一层报告厅,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原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杨宝玲、任课教师许廷武教授、陈红华教授同多年未见校友们重温师生情;校友们也纷纷发言,深情回忆当年的同窗情并表达了对母校的感谢和怀念之情,对于学院提供的学习平台予以肯定,而后又充满感情的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经历。 学院院长黄冠华和书记陈明海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取得的优秀成果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并对校友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鼓励校友们在今后的事业、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997班是我院招收的首届中英项目学生,共41人。项目创办至今已招生数千名学生,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口碑很好,受到广泛认可。 20年前的你们,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今天的你们,青春依旧在,更多了几份睿智、成熟和自信,,,见到昔日的老师----抱老领导(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 为大家讲述了二十年前中英项目开创的历史现领导(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 黄冠华)介绍了这二十五年来学院取得的成就所有人的发言都“超时”两位书记(原国际学院党委书 杨宝玲,现国际学院党委书记 陈明海)与校友一起切蛋糕,学院和他一起过生日,,,房前屋后,楼里楼外,学院的一切都要“拍”回去,,,相聚总是短暂的,不忍也终要离去,只需记得:无论你们在哪里,学院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1580 -
24 june
我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到德青源实践教学
11月16日,OSU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来到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践教学。 当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位于延庆区张山营镇的德青源公司北京生产基地--德青源生态园。德青源公司技术总监,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食品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农大校友刘旭明亲自接待了同学们。 首先,刘旭明在公司的展厅向同学们介绍了德青源公司的发展历史,并通过沙盘给同学们介绍了该生态园的布局以及生态链体系。德青源成立于2000年,目前在全国布局有35个国际标准的生态农场,蛋鸡规模6000万只。德青源在国内开创了“鸡蛋身份证”制度,即“蛋壳上有品牌, 有生产日期,有农场追溯码”的规范。接下来,同学们统一穿上了公司的洁净服,进入生态园区参观。生态园区面积很大,划分为生态养殖区、饲料贮存加工区、食品加工区,有机种植区,清洁能源区和果园。这里饲养着350万只蛋鸡,年产鸡蛋5亿只。北京市场上的鸡蛋10%来自这里。由于卫生免疫原因,鸡舍不允许外人进入。带领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介绍了鸡舍的构造以及鸡的喂养、免疫、鸡蛋生产等。并带同学们参观了壳蛋厂。壳蛋厂与鸡舍相连,由传送带把刚产下的鸡蛋送达这里。生产线上正在对鸡蛋进行清洗、消毒、检测、分级、喷码、包装等流程。 接下来,工作人员带同学们来到德青源的沼气发电站。这里用鸡的排泄物发电,来自养鸡场的鸡粪通过密闭管道送到这里,经过加工产生沼气,生成的沼气用来发电,每天发电4万度,为周边2万多农户提供的家庭日常用电。而生成沼气后余下的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无偿提供给当地的农民。 沼气再经过提纯、压缩后生成高纯度生物天然气,利用村级管线输送至周边农户家中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实现了有机种植的生态循环。园区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会议室,刘旭明为同学们介绍了德青源的“金鸡产业扶贫工程”, 把德青源模式引入国家扶贫开发事业,到目前已经签约了全国28个贫困县。将禽蛋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食品安全。通过参观德清源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刘旭明校友的细致讲解,同学们从对于我国的鸡蛋消费、鸡蛋产业、有机食品、生态农业、农企经营以及扶贫工程等都有了一些了解,收获很大。
1604 -
24 june
国际学院第二十三届学生会转正大会圆满结束
11月13日中午,国际学院第二十三届学生会转正大会在学院一层贝德福德报告厅如期举行。学院分党委书记陈明海、学生科宁鹏飞、韩天意老师出席了大会。大会由学生会副主席赖雨欣主持,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长、副部长以及新上任的各部门新干事们参加了此次会议。12:30,转正大会正式开始。国际学院分党委书记陈明海致辞,他首先对全体转正的学生会干事表示了祝贺并赞扬了全体学生会成员在这一段时间的优秀表现,特别感谢了为国际学院25周年院庆与国庆游行活动做出贡献的同学们。同时他提出了对大家未来的期望,希望大家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将来走出国门做好表率作用;坚定信念,不被落后腐朽思想侵蚀,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好好学习,实现学习与工作的双赢。陈明海书记的话语激励同学们未来热忱工作,继续前进,每一个同学都备受鼓舞。韩天意老师发表讲话。她对转正的学生会干事表达了祝贺,肯定了在院庆等活动中学生会的优异表现。对学生会转正的干事们,她希望大家继续保持热情,热爱自己的部门,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她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在学生会有所收获。接着,学生会主席杨天睿发言,他提出转正大会代表同学们学生会生活的真正开始,这意味着要对自己提高要求。他希望每一位干事都能严于律己,认真工作,树立良好形象,将国际学院学生会推向新的高度,为国际学院添砖加瓦。在随后的转正聘任仪式中,陈明海书记为主席团颁发聘书并合影。主席团、各部部长分别为部长及部门干事颁发聘书并授牌。各部门部长干事们分别合影留念。会后,全体成员手持聘书一同在国际学院门口合影留念。至此,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第二十三届分团委学生会正式形成。学生会转正大会的圆满结束,意味着新生力量正式加入国际学院学生会的大家庭。转正大会既是对部长、干事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包含着对未来工作顺利完成的期待与展望。相信未来学生会成员会用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出众的能力完成每一项工作,更好地为国际学院师生们服务。让我们一起期待国际学院第二十三届分团委学生会未来的精彩表现!文字记者:李贤一责任编辑:徐若萌摄影记者:梁加昕 姜雨君
1522 -
24 june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连续九年为我院学生颁发超百万奖学金
10月21日中午,2019年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UCD)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国际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今年是UCD连续第九年为国际学院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共有128名项目学生获奖,奖金总额近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万余元。UCD奖学金设立于2011年,每年颁发一次,旨在不断加强我校与科罗拉多大学(丹佛)的合作办学力度,提高项目吸引力;同时肯定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项奖学金的评选结果根据学生过去一学年的GPA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奖学金标准为GPA3.75以上(满分4.0分);二等奖学金标准为GPA3.50-3.74之间;三等奖学金标准为GPA3.00-3.49之间。今年的获奖总人数比2018年增加27人,提高了约20%,显示了项目学生日趋优异的学习成果。颁奖典礼由国际学院副院长许廷武主持。国际学院院长黄冠华教授首先致辞。黄冠华院长谈到北京的金秋是收获和庆祝的季节,我们不仅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国际学院喜迎25岁生日,还在此祝贺UCD项目学生喜获奖学金。他表示,国际学院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表现优异,还多才多艺、充满活力,他们在人生的各个舞台上都绽放着光芒。在过去两天的院庆活动中,许多来自UCD项目的校友都返校庆祝。校友们谈到在国际学院和UCD项目的学习经历是人生中的转折点,并且和大家分享与老师们的珍贵回忆。黄院长向合作大学以及UCD项目的所有教职员工致以真挚感谢,表示校友们今天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们对这个成功项目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向在座所有获奖学生提出殷切期望,相信大家将来发展得会更出色,为我们的校友录增光添彩,期待在明年的奖学金典礼和ICB建院50周年时再和同学们相聚。UCD文理学院院长Pamela Jansma教授接下来表达了对获奖学生的热烈祝贺。她提到刚刚结束的国际学院25周年院庆活动令人印象深刻。中美UCD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设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它将中美两所大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更多元的学习环境。Jansma院长向所有优秀学生表达了赞许鼓励,表示通过经济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领域的培养,同学们在继续深造和就业市场上大大提高了竞争力,未来发展不可限量。Jansma院长还对国际学院和全体教师对项目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做出的不懈努力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随后的典礼惊喜不断,Jansma院长告诉大家,为庆祝国际学院建院25周年,同时也是UCD项目创办25周年,科罗拉多大学(丹佛)特别准备了一幅名为“喜迎二十五周年合作”的画作,作为特别礼物赠与国际学院。国际学院领导上台接受礼物,表示感谢,这一见证院庆盛典和项目发展的特殊礼物将在UCD项目办公室永久展示。随后,黄冠华院长、我院党委书记陈明海、Alana Jones副校长和Jansma院长为所有获奖学生颁发了奖学金荣誉证书。颁奖典礼上还颁发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奖项“学术健将奖”,以表彰在上一学年连续两个学期获得GPA满分4.0分的同学。今年共有15名学生获此殊荣。Jansma院长表示期望获得者可以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并为获奖学生授予特殊荣誉,印有科罗拉多大学标识和Academic Athlete(学术健将)字样的黑色夹克。参加典礼的嘉宾还有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国际事务副校长Alana Jones,文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Zheng Buhong教授,传播学系主任Lisa Keranen教授,国际学院中外籍教师及部分学生家长,大家共同为获奖同学祝贺祝福,并在国际学院楼前合影留念。
3878 -
24 june
再回首 共筑梦 学院举办建院2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
-
24 june
国院25周年院庆 | 国际学院举办建院25周年院庆文艺演出
本网讯 10月19日下午,国际学院“回首·筑梦:星月华年 筑梦未来”25周年院庆文艺演出在曾宪梓报告厅隆重举行。国际学院院长黄冠华、分党委书记陈明海,国外各合作院校嘉宾、及返校校友和师生代表共同观看了演出。 朗诵节目《时代大观》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朗诵者们或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或娓娓道来、沁人心脾,或深情款款、催人奋进,他们在一句一字中带领观众回忆炎黄气节、领略英雄风采。演出分为两个篇章,通过“忆往昔光辉”和“谱锦绣华章”讲述国院的往事今朝,集中展示了国院学子的青春风采。 在上篇“忆往昔光辉”中,双人舞《重拾》以曼妙的舞姿配合优美的古典音乐,演绎校园的美好相识与相遇;歌曲串烧《秋日恋歌》集合歌曲《东西》、《七里香》、《雪落下的声音》、《那些冒险的梦》、《太阳》,时而活泼轻快、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沉稳深情,瞬间“燃爆”全场;国际学院戏剧团表演的话剧《重返十八岁》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以一位36岁校友重返18岁弥补青春遗憾为故事主线,讲述青春的迷茫与豁然开朗,在风趣幽默中引人深思;深情的高音、饱满的情绪,我校教职工合唱团指导教师于志男的独唱《等待》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在下篇“谱锦绣华章”中,街舞《Believer》展示了国院学子对舞蹈的热情和高超的舞艺,动感的音乐搭配活力四射的舞姿,吸引台下观众不由随之舞动;说唱节目《国院足迹》以国院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在学院的点点滴滴,在明媚欢快中诉说着对学院的感谢和对未来的希冀;身穿黑白裙装的六组礼仪队同学轮流登场走秀,他们分饰天使与恶魔,视觉上的鲜明对比令人耳目一新;旋转、跳跃,民族舞《马步谣》以传统舞蹈讲述江湖故事,述说青年学子的少年意气;在乐队合奏《开拓者》中,非洲鼓、吉他、架子鼓等多种乐器的声响交织构成了一段和谐的曼妙乐曲,配合主唱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展示着新一代国院人的自信与激情。“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国院人……”伴随着大合唱改编版《光阴的故事》,文艺演出圆满结束。 文字记者:黄小涵 吴可 刘一 李贤一 陈卓凡
1618 -
24 june
国院25周年院庆 | 国际学院举行建院25周年庆典大会
本网讯 10月19日,“再回首 共筑梦”国际学院25周年庆典大会在我校曾宪梓报告厅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龚元石,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副校长Alana Jones,贝德福德大学副校长Ashraf Jawaid,我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傅泽田,国际学院院长黄冠华、分党委书记陈明海等与校友代表、在校师生、来自各合作院校的嘉宾共6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为国际学院25周年院庆送上祝福。 龚元石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国际学院建院25周年的祝贺,回顾了学院25年来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感谢学院的创建者、开拓者、建设者和广大校友。他指出,此次庆典既是一次喜庆活动,也是一次聚智交流的盛会,希望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25年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扩大教学影响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欢迎校友发挥自身优势献智献力,同学院一道把握机遇走向世界,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Alana Jones感谢国际学院对科罗拉多大学的信任,肯定了双方合作办学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并高度赞扬国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综合素质。她表示,合作25年来,双方在互促发展的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期待携手共建下一个更好的25年。 Ashraf Jawaid谈到,贝德福德大学与国际学院过去集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互访交流、社会公益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学子,希望未来双方凝聚力量共奋进,再创新的辉煌。 傅泽田深情回顾了国际学院的筹建历程,以及学院25年来不断创新改革取得的喜人成绩。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向前发展、深入推进,国际学院紧跟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建设成长,这离不开一代代国院人的远见卓识与开拓奋斗,希望大家弘扬老一代国院人的精神品质,把握发展大势,在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坚定地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一流大学的卓越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我骄傲,我是国院人;我自豪,我是国院人。国际学院,生日快乐!”94级校友陈群深情表白国际学院,他激动地表示,国际学院为学生搭建了了解世界、提升能力、交流文化的载体平台,受到的知识教育使自己终生受益,祝福国际学院越来越好。 黄冠华欢迎并感谢出席活动的嘉宾和校友,回顾了建院25年来的办学发展历程,介绍了学院的办学成果和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致敬具有非凡勇气和国际视野的学院开拓者。他表示,国际学院师生始终秉承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原则,坚持笃定的初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发展进步。无论是培养目标的升华还是学院定位的变化无不体现着国际学院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展望未来,国际学院将不辱使命,进一步服务国家需求,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办学层次,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促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庆典大会上还举行了《再回首》、《共筑梦》新书发布仪式,两书详细记录了国际学院建院2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收藏了国院人的点滴珍贵回忆。最后的“昨日重现”环节回顾了国院25年的发展大事记,并共同希冀下一个25年共同奋进、再创辉煌。此次庆典活动由国际学院分党委书记陈明海主持。实习记者:李涵瑜、张萌田 文字编辑:杨馥瑞
1768 -
24 june
国院25周年院庆 | 国际学院举办“校友面对面”活动
本网讯 10月19日下午,国际学院2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校友面对面”在贝德福德报告厅举办。活动由学院副院长许廷武主持,学校人事处处长隋熠,学院分党委书记陈明海、院长黄冠华、副院长王晓燕、助理院长杨子华,学院老领导孟繁锡与国外各合作院校相关领导等参加活动。 如何更有意义的在国院度过青春时光?国院学子就业前景怎么样?学院未来如何更快更好发展?与会人员纷纷回忆自己的国院往事,倾情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2005届校友聂婉燕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国际学院要学会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练就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理想信念,祝愿大家科学愉快的度过国院生活、收获理想人生;2004届校友陈彭表示,是国际学院教会自己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以及坚定勇敢直面困难,这些都使她受益至今,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宝贵学习资源,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2013届校友李想目前在瑞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中国社科院实习,他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别人眼里的学霸是个“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本科时国院老师的包容和鼓励,希望学院充分利用中外合作项目促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17届校友高梦雷鼓励学弟学妹们多参加校园活动,在增加人生阅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 活动现场,国际学院各级返校校友、师生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1715 -
24 june
国院25周年院庆 | 国际学院发布新书《再回首》《共筑梦》 献礼25周年院庆
本网讯 10月19日上午,国际学院于我校曾宪梓报告厅发布25周年院庆系列丛书《再回首》、《共筑梦》。我校副校长龚元石、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博泽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副校长Alana Jones,贝德福德大学副校长Ashraf Jawaid为新书揭幕。 《再回首》、《共筑梦》两书由国际学院院长黄冠华、分党委书记陈明海主编,旨在展示国际学院25年来在本科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激励更多国院人奋发向上,谱写国际学院新的篇章。《再回首》以约稿和采访的形式记录了54位校友代表和12位国内外教职工代表在国际学院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共筑梦》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了国际学院25年来的难忘动人瞬间,展现了国院人的奋斗身影、青春之姿、报国之志。 我校人事处处长隋熠,食品学院分党委书记张普光,国际学院院长黄冠华、分党委书记陈明海,国际学院老领导孟繁锡、杨宝玲,出版社编辑童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Pamela Jansma、文理学院经济系系主任Zheng Buhong、传播系系主任Lisa Keranen,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经系系主任Joe Schatzer,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商学院院长Xu Jingjing,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国际办公室主任Wang Hai,英国赫瑞瓦特大学东亚办公室主任王忠义,英国德蒙福特大学东亚办公室主任郜大海与返校校友、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新书的发布,并合影留念。实习记者:朱雨舟 责任编辑:徐若萌
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