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态文明—记OSU项目国家动物博物馆实践教学
为本学期生物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近日我院OSU项目农业商务专业的学生在任课教师John Wilson博士的带领下来到国家动物博物馆参观学习。
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建成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建设有地上、地下共三层,展示馆设有动物多样性与进化、无脊椎动物、鸟类、濒危动物、蝴蝶、昆虫、动物与人、动物所发展历程、精品、交流共十个独立展厅。
本次实践教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展馆。同学们见识到了课本上所提到的不同种类的动物,一睹它们的风采。首先,在鸟类展厅中,同学们不仅能够看到各种鸟类的形态标本,还能够通过生态景窗,观察到湿地、海洋、高原等鸟类的生活场景,感受鸟类迁徙的宏大场面。然后我们来到了濒危动物展厅,这里展示了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濒危动物标本,如朱寰、中华鲟、白颊长臂猿等已经灭绝或是濒临灭绝的动物,它们以标本的形式,再一次“复活”在同学们面前。通过这个展厅的参观,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以及肆意捕杀动物的恶果,这无形中增强了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此外,在动物与人展厅内,讲解员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人与动物相依相伴、共生共存的景象。这其中包括了人类利用昆虫所获得的各种生活资料,如蚕茧抽丝、蜜蜂酿蜜,也有利用动物入药治病的介绍等。展厅想通过向观众呈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来让参观者思考如何能够与动物更加和谐的相处。最后,听完讲解,同学们又拿着任课老师给的问题去寻找答案。
此次中科院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让传授生物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通过亲身实际的参观体验,从而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只是地球上生物中的一份子,人类只有和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和谐共处,才能维护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