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国院,不设限的人生

李佳璐
直到2012年高考之后报考大学时,我才意识到,我可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在此之前,我从未有过任何出国留学的想法。内蒙古相对来说比较偏远,出国留学这件事并没有像北京、上海那么普遍。高考一个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参加国际学院的英文考试,我才慢慢觉得,这可能是我以后的大学了。
可能是由于父母都从事教育行业的关系,他们对我的学业非常认真负责,内蒙古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在线填报志愿的。父母为我选了很多学校,把中国农业大学这所位于北京的985高校列为了首选。很幸运,我最终来到了这里。也是在来到这里那一刻,我就明白,我和大多数的农大学子不同,只在这个美丽、惬意的校园生活了两年,之后便会去英国继续完成学业。也是从那时起,我就对这个地方多了一分珍惜,想要多做一些事,努力过好每一天。
国际学院在学校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的课程、师资、各种活动,都给了我们许多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体验,也确确实实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从传统高中到全英文授课,入学时也是有不适应的。但是老师们都非常耐心,加上英文听说读写练习课的轮番轰炸,不知不觉我们就可以流畅地进行英文对话了。
国际学院的每位老师都有独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优秀品质。他们中有的讲课风趣,有的擅长鼓舞启发,在他们的引导下,学生们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人生方向。我们的班主任刘畅老师非常认真负责,除了教授我们专业课的知识以外,也十分关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常常嘘寒问暖,对我们关爱有加,无私帮助。
其中一位英文写作老师,来自英国的Matthew O’Brien,让我记忆犹新。我在大二即将去往英国合作院校前,向他说起我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心。他鼓励我说,不要担心,不要给自己设限,想做的事情就努力去做,不想做也可以随时调整方向,只需脚踏实地,勇敢前行。老师的一番话令当时的我轻松了许多,我也不再为自己的未来有过多的担忧。另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老师,美国人Alicia Noel,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国际贸易、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受益颇深。她也常常分享一些英文活动的志愿者机会给我们,在她的介绍之下,我有幸为几个大型活动做志愿者,在这些活动中,得以继续扩展视野,认识新朋友,提高英文能力,了解大学校园之外的精彩。
学院除了扎实我们的专业知识外,还鼓励我们去实践和参与。在农大期间,我加入了学校的创行(Enactus)社团,这个1975年成立于美国的国际大学生组织,致力于用企业家精神让学生助力社区发展,帮扶弱势人群找到谋生之道。在这个近百人的学生社团中,我认识了来自各个学院的挚友。大家专业、背景不同,却有相似的兴趣,也都想要帮助更多人。在与他们的共事中,我也有机会看到北京郊区务工女性在生活边缘的挣扎,自闭症儿童复健中心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也付诸于行动,与他们合作,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社团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协调、合作、自我约束和时间管理,也收获了一起奋斗的友谊,更给了我许多关于社会、关于如何更好地帮助别人的思考,现在看来,这些难得的经历对我的职业选择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2014年春天,学院发出了第四届国际学院职场精英挑战赛的报名通知,我从未参加过类似的比赛,觉得很感兴趣,于是报名准备一试。然后开始初赛,当时有单独面试,也有小组面试。复赛也很有趣,售卖国际学院咖啡屋的咖啡代金券。当时微信上还不流行打广告、卖东西,记得我发朋友圈,也发私信推广,班上和社团的小伙伴们、老师们都很给力,没想到最后卖出了一千四百多元的代金券,成了当时的销售冠军。我深受鼓舞,在总决赛时也好好准备了一番。总决赛的题目是让大家做一个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展示,这可愁坏了我。因为大二的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干什么。思来想去,我最终决定说我想说的。我的专业是金融,希望以后可以做相关工作,同时,我也对人力资源非常感兴趣,喜欢与人交流,再同时,我也很喜欢做志愿者,想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我觉得这些是我都想做的,它们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容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好、更完整的人。 就这样,经过激烈的角逐,我赢得了当时比赛的总冠军,也更给自己多了几分信心和坚定。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用英语战战兢兢地做第一个课堂展示,到后来可以在校园的草地音乐节独唱《海阔天空》,再到在曾宪梓报告厅的吉他弹唱,创行大赛北京赛区的项目展示,渐渐地,国际学院让我长成了一个自信、勇敢的大人。
还清晰记得离开农大、国院时的不舍,熟悉的伙伴和校园、远近闻名的北京第一食堂美食、校内外丰富有趣的活动,这些都让我十分留恋。但也正是一路上的越挫越勇,在国际学院打下的良好的专业基础、英语能力、以及慢慢建立的自信,都让我多了几分对未来的笃定。
这一切,都要感谢国际学院给予学生的自由和选择的机会。自由是什么?是不设限。学生想做什么、想怎样发展,学院不仅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还提供了发展的资源和平台。就是在这里,我可以自由生长,做想做的事,变成想变成的人。我也继续秉持这样自由的精神,工作之余,成为了一名具有专业认证的瑜伽教师,也作为中英翻译乘坐日本非政府组织和平之船环球旅行,闲暇时间为纽约的民间机构做志愿者服务社区。我深刻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恰是国际学院带给我的自由精神,让我可以继续探索、寻找一个不设限的人生。
看着国际学校越来越好,每次回到校园我都觉得十分欣喜。我相信国际学院的学子也都充满感激,带着国际学院自由的精神,游走于世界各地,努力奋斗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
李佳璐,内蒙古人,2012年至2014年就读于国际学院国际金融实验班,在校期间荣获第四届国际学院职场精英挑战赛总冠军及销售冠军。之后赴合作院校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完成本科学习,并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取得金融与投资硕士学位。2016年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现就职于联合国秘书处总部纽约,负责信息系统项目执行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