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专栏】谢玙璠:敢于尝试,不忘初心

谢玙璠,学国际学院15级传播学学生,2017-2018学年担任班级辅导员,曾获中国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突出个人贡献奖、第十届“志愿农大”优秀志愿者、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团员”、郝恬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科罗拉多丹佛三等奖学金。2019年度“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获得者。
独特体系造就个性化发展
“在国院四年学习虽然很累,但收获很大。国院真的改变了我很多,我学的知识,我们的教育体系跟其他学院很不一样。总结起来就是充实但精彩。”谈起在国际学院四年的大学生活,谢玙璠这样总结道。
谢玙璠在UCD项目主修communication,她在主修课程拿到了mediation和strategiccommunication的两个certificate,并且还完成了geography和 internationalrelations两个专业的辅修。她接下来master 的方向是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marketing and PR。这样的选课方式很有谢玙璠的特色,她解释说这与她的兴趣爱好和敢于尝试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COMM是我大一的时候自己选的,我觉得也很适合我。我喜欢跟人沟通,喜欢去策划。选择地理辅修是因为高中的地理老师,很喜欢她,也很喜欢地理,我一直有旅行梦,每年也都会出去旅行,所以地理这门学科很有用。 professor Chen 的课也是非常多而且神奇的 assignments,我收获了很多经历。国际关系的辅修是因为上着上着课,发现快要满足了,就选了 inst 2020。”
回顾四年走过的学习和生活轨迹,谢玙璠在学习和她热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上有很多的心得。通向优秀的不全是平坦的道路,大二刚开始谢玙璠也有感到struggle,不知道以后方向的时候,但她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持如一的作风让她一直都在进步,并且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上了蛮多历史课的,给上历史课的小伙伴的经验就是,如果背不下来,就抄写。把重点抄几遍就记下来了。而且历史学习很重要的就是时间线,脑子里要很清楚每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自己能从头捋下来这节课讲了什么,考试的话就问题不大了。COMM 课最重要的是听讲和 teamwork,跟组员之间的 brainstorm 是非常必要的,要多跟组员沟通。”
学习之余,谢玙璠还是一个热心志愿服务的人。她大一时是志愿者部的干事,得到了优秀干事的认可。在志愿者部工作期间,她参与了朱房支教,之后两年一直在组织蓝色 1+1。
“我在蓝色 1+1 收获了很多朋友,曾经也一个人跑了 5趟出入境大厅,不过蓝色 1+1 越来越好,我是很开心哒。对自己意义最深的是大一跟一群特别热心和善良的小伙伴们一起工作,结识了特别好的朋友。”
坚定不移让优秀成为习惯
在谢玙璠参加的这些活动中,她不仅收获了与人交往,服务他人的快乐,也得到了学院的认可和鼓励。
当问到接下来的规划的时候,谢玙璠告诉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去利兹的商学院读我刚才说的专业啦,对未来的规划大致是如果有机会在英国工作一年再回来北京进入公关行业工作。”
最后,谢玙璠对学弟学妹们也有一些建议。“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大学的时光是幸福的,充实的。很多人会成为一生的朋友,很多事会成为一生的记忆。不要封闭自己,不要过于迷茫,一步一步走下去未来就会是明朗的!”
热心公益,敢于尝试,不忘初心,坚持如一,这就是我们的谢玙璠。
文字记者:徐若萌
责任编辑: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