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我院学子在第三十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中取得特等奖
近日,第三十九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成绩公布,我院四名同学在北京赛区过关斩将,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专业231班孙志豪荣获经管类组特等奖。此次竞赛仅设立一名特等奖。221班吕由、232班袁靖明、233班张恩豪荣获二等奖。获奖同学的指导教师为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吕洪凤老师。
第三十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于2023年12月3日举行,吸引了北京市各高校及周边地区高校共9827名同学参赛。该竞赛由物理学会和北京高教研究会主办,2023年由清华大学承办,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同时,通过竞赛促进高校物理教学的改革,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该竞赛也是目前北京地区高校物理理论课方面最具权威性也是最成熟的物理竞赛,在北京高校中影响力大。参赛单位包括北大,清华,北师,北航,北邮,北理等所有北京地区的高校,以及河北,山东,山西等北京周边地区省市的部分高校。
国际学院高度重视此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每年都有学生斩获奖项。2019年第34届竞赛的唯一特等奖获得者也是国际学院学生。在今年的备赛过程中,国际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初赛选拔,并且邀请物理教学组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赛前辅导。通过备赛、参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作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此次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也体现了国际学院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注重学生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访谈:
1. 孙志豪同学你在本届竞赛中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验吗?
孙志豪:首先应明确一点,所谓竞赛,是一种对基础物理知识的升级考量,首先应在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大部分竞赛题的本质依然是对基础物理学原理的应用,只不过是模型更加复杂,流程更加繁琐。抓住这一关键点,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应竭尽所能的去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成的物理学框架,这看似基础,实际上是一项很繁琐的过程,但一旦这项工作完成,无论面对何种问题,我们都会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当基础的物理学原理整理清晰后,剩下的,就是将这一个个框架,套入不同的模型中。
2. 吕由同学,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你获奖的心路历程吗?
吕由:在初高中阶段我曾学习过物理竞赛,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后,在国际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和老师的指导下,我对物理竞赛相关知识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于是继续了相关方面的探索。
3. 张恩豪同学你的物理竞赛经验非常丰富,有什么原因吗
张恩豪:主要在吕老师悉心教导下,我强化了物理思维,也对大学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最终获奖,不仅有自己的努力,更感谢老师的指导。
4. 袁靖明同学,优异的物理成绩肯定离不开兴趣,物理让你着迷的点在哪里呢
袁靖明:物理让我着迷是因为这是一门探究事物本质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物理,我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甚至自己创造有趣的物理情景。
文字记者:杨骁